首 页 机构职能 综合信息 政策法规 保密督查 宣传教育 信息安全 办事指南 下载中心
 
您好!欢迎访问365bet在线投注网站  今天是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> 宣传教育 >> 法案之窗
正文字体大小:[大] [中] [小]
莫让涉密新闻走入大街小巷——新闻宣传领域泄密事件分析及防范对策
[2010-04-30]

 

长期以来,从公开的新闻报道中搜集情报是世界各国情报机关一种公开、合法、有效的手段。美国、俄罗斯等国情报官员曾公开表示,从新闻报道渠道获取的情报占整个情报获取的很大部分。在我国,新闻报道含有较多的官方色彩,发布的信息可信度高,具有权威性。同时,官方新闻机构的特殊地位,决定了其接触和知悉各类国家秘密的机会很多,新闻单位的保密审查工作如不到位,就可能因本单位的宣传报道,使国家秘密扩散出去。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新闻领域发生的泄密事件进行分析,提出做好新闻宣传领域保密工作的一些建议。

 

有章不循  违规操作  新闻宣传领域泄密高发

 

  新闻宣传领域一直是我国泄密事件的高发领域。20世纪80年代,我国首次用一枚火箭发射三颗卫星,引起国际关注。某工程师在卫星发射前,就给某报社和电台送去相关文章,内容涉及卫星运行细节等国家秘密信息。两家新闻单位未经保密审查,在卫星发射后第二天刊登、播出了这篇文章,国外很快全文转发,造成卫星有关技术参数泄密。时至新世纪,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,新闻传播方式越来越多样化,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捷,传播范围越来越广泛,而新闻领域的泄密事件频频发生,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。

    一、 少数新闻从业人员缺乏新闻工作者应有的保密责任感

  分析近几年新闻泄密事件,笔者发现少数新闻工作者,有的思想麻痹,缺乏保密意识;有的受西方“新闻自由”思想影响,将涉密内容作为公开信息进行报道,盲目追求新闻效应;有的名利思想严重,将国家利益作为自己出名牟利的砝码,缺乏起码的职业道德;也有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较差,保密意识淡薄,缺乏分辨能力。具体而言,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。

  违规报道涉密会议和涉密活动有关情况造成泄密。少数新闻记者在明知参加的是涉密会议或活动的情况下,仍然将涉密内容进行公开报道造成泄密。如2005年,领导同志到某重点军工企业视察工作,当地电视台派记者跟随报道,该企业明确告知记者部分场景涉密,不能拍摄。但该记者明知故犯,拍摄了部分尚处于保密状态的新型武器装备的外形,并在当地电视新闻中播放,被众多境内外网站转载,造成严重危害后果。再如2004年,某自治区法制报社记者应邀采访该区法院工作会议,会后在采写的稿件中擅自摘录涉密报告的部分内容,并谎称已经办会单位审稿,致使有关内容在报纸上刊登,造成严重后果。又如2006年,某省报记者在参加某涉密工作会议后,认为应深入报道会议内容。他漠视保密纪律,不采用经审核的新闻稿,擅自在报纸上撰写含有涉密内容的稿件,造成严重泄密。

  采编过程擅自使用涉密文件资料造成泄密。少数新闻记者保密意识淡薄,在对外采访过程中索要涉密文件资料,并且未经批准,擅自披露涉密文件资料内容造成泄密。如2008年,某杂志社记者在对某政府部门采访过程中,发现采访对象桌上放有一份涉密文件,该记者未经采访对象同意,要求与采访对象同办公室的同事复印了该涉密文件,全文刊登在杂志上,造成泄密。

  采编过程中将涉密稿件扩大知悉范围造成泄密。一些新闻单位既承担面对社会公众的新闻报道工作,又承担着涉密稿件的编写报送任务。在有关稿件处理过程中,由于保密管理混乱,导致涉密稿件扩大知悉范围,甚至公开发表,造成泄密。如2004年,某地召开涉密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座谈会,会议邀请了某媒体记者。该记者根据会议精神起草了一份内参,会议主办方告知记者会议内容涉密较深,不宜写成内参。但该记者称内参也是涉密的,发放范围很小,仅供部分领导同志参阅,会议主办方便同意了记者的意见。随后,该记者将内参初稿投至发放范围极小的某内参编辑室,该室编辑认为稿件内容略显单薄,未予编发。该记者又将此稿投至发放范围较大的另一内参编辑室,未对此稿背景情况进行说明,最终刊登,导致知悉范围扩大,造成泄密。

  采访报道中涉及敏感信息不经保密审查造成泄密。少数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中追求眼球效应,肆意报道敏感甚至涉密内容,造成泄密。如2007年,某军工企业一架飞机因故滞留某地,某报社记者赶往现场进行采访并拍照,现场保卫人员对其进行了劝阻,告知其涉及国家秘密,禁止拍照。但该记者不听劝阻,仍将涉密稿件和图片刊登在报纸上,造成泄密。

  处理涉密稿件过程中保密管理不严造成泄密。少数新闻记者在处理涉密活动或涉密会议有关稿件过程中,保密意识淡薄,违规处理涉密文件资料,造成国家秘密泄露。如某媒体记者在参加一个高涉密会议过程中,严重缺乏保密常识,不仅在会场上使用无线联网计算机记录会议内容,而且会后将会议材料整理工作交由实习生操作,未提出任何保密要求。该实习生将整理的涉密稿件擅自通过电子邮件传递给同学、朋友,最后被刊登在互联网上,造成严重泄密。

  二、受访或提供稿件的单位或人员擅自透露国家秘密

  当前,新闻宣传领域造成泄密的另一主要原因,是受访或提供稿件的单位或人员无视保密纪律,接受采访时擅自透露国家秘密,或提供的稿件、材料未经保密审查,未对新闻单位提出保密管理要求,造成国家秘密被泄露

  向新闻媒体投稿未经保密审查造成泄密。如2004年,某市法院审理了该市公安局刑警队副队长滥用职权、受贿案,提起公诉的检察院承办人胡某认为案件有一定的新闻价值,于是撰写有关新闻报道稿,并向6家新闻单位发送了稿件,稿件中涉及大量公安工作中的国家秘密,造成严重泄密。再如2006年,参与某涉密课题研究的人员王某和李某,为评定高级职称需要,撰写了有关技术文章,其中包含大量涉密内容,在未经保密审查的情况下,擅自向某杂志投稿。该杂志未经严格审核即予刊登,造成严重泄密。

  向新闻媒体提供新闻素材未经保密审查造成泄密。一些单位或个人在接受新闻媒体采访过程中,出于为新闻媒体提供方便的考虑,不经过保密审查便向有关新闻单位提供素材资料,致使大量涉密资料流失,有的甚至被公开发表,造成泄密。如2000年,某杂志社组织评选先进典型人物,某军工企业向该杂志社报送了候选人的有关情况,并提供了其先进事迹在杂志上刊登。经鉴定,该材料部分内容涉及国家秘密,事件发生后,有关部门及时发现,对刊登涉密内容的杂志进行了销毁,没有造成严重的泄密后果。

 

提高保密素养  送审敏感稿件  确保新闻不泄密

 

  新闻宣传领域发生的大量泄密事件说明,有章不循、违规操作是造成泄密的最主要原因。做好新闻宣传领域保密工作,遏制泄密事件高发势头,必须做好以下4个方面工作。

  强化保密教育。新闻宣传工作涉及各部门、各行业,涉及国家秘密范围面广量大,保密知识掌握起来确实不易。因此,新闻工作者要更加自觉地学习保密知识,多了解掌握信息化条件下必备的保密防范知识和技能,不断提高保密素养。对于新闻记者,还要注意把握好两点内容,一是要增强对敏感新闻是否涉及国家秘密的辨别能力。一些新闻之所以敏感,往往是信息的社会意义重大或传播后的社会影响巨大,这些影响往往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,所以对敏感新闻是否涉密的判断是新闻记者做好保密工作的基本功。二是要注意将把握不准的稿件送有关业务部门进行审核。新闻活动,涉及社会各个部门,要处理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。其中什么样的信息,在哪些具体时期应当作为秘密,单靠记者辨别和区分是远远不够的,还必须依靠有关部门加以审核。新闻记者对自己把握不准,有可能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的稿件,应当勤于送交有关部门审阅,避免泄密事件的发生。

  狠抓制度落实。近年来,为做好新闻宣传领域的保密工作,保密部门会同新闻宣传主管部门先后制定了《新闻出版保密规定》等新闻宣传领域保密法律法规,对新闻宣传各环节的保密工作进行了明确规定。一些新闻单位没有据此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和工作流程,有法不依,有章不循,导致泄密事件频发。新闻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,逐步建立切实可行的具体保密管理措施,规范保密管理的各个环节,特别要狠抓制度落实,把各项保密要求转变为具体行动,确保制度的强制力和权威性。

  加强保密提醒。新闻泄密既有新闻单位及其采编人员的责任,也有提供信息单位及作者、投稿人的责任。新闻单位在接收新闻稿件和有关素材时应当提高警惕,主动提醒供稿单位,如相关稿件是否涉密、是否经过保密审查等,如稿件内容涉密,要采取机要交换、专送等方式,严禁通过互联网传递。

  严肃责任追究。新闻报道具有求新、求快、求广的特点,新闻传播快速、涉及面广,一旦造成泄密,危害往往十分巨大。因此,要坚持重典治乱,对违反新闻宣传保密管理规定,造成泄密的,严肃追究党纪政纪责任,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,从而遏制新闻宣传领域泄密事件高发势头。

 

上一篇: [收藏本页] [打印本页] [关闭本页]
下一篇:
首 页 | 机构职能 | 综合信息 | 政策法规 | 保密督查 | 宣传教育 | 信息安全 | 办事指南 | 下载中心
版权所有:365bet在线投注 电话:0756-2214487 E-mail:zhbmj@zhuhai.gov.cn
支持单位:珠海市信息产业局 珠海市信息化办公室 粤ICP备06084413号

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0384号